评论切萨雷·皮内利 (Cesare Pinelli) 的《寻找失去的真实性》。,那不勒斯,科学社论,2017
=
“Letture magistrale”系列是Suor Orsola Benincasa大学法学院一系列讲座的成果,其中Cesare Pinelli 的这本小册子以敏锐而精致的视角,综合性地回顾了(宪法)身份这一中心主题,该主题处于欧洲“共同”观念的思想和制度形成的艰难过程之中。因此,我们面临着身份与差异之间、欧洲建设与坚实(且艰难)的民族根基之间、伟大希望与脆弱现实之间持续紧张的关系。
思想史是起点。如果让-雅克·卢梭敦促波兰人不要追随“欧洲人”,因为他们被奢 查看新加坡数字数据 侈品所吸引,冒着丧失自身身份和公共美德的风险,那么十九世纪初的本杰明·康斯当则认为商业社会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新时代,贸易将高于一切,使各国之间能够和平相处。在十八世纪,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过程开始形成。孟德斯鸠观察到,“君主相信,邻国的毁灭会让他更强大。事实恰恰相反。欧洲的情况是,所有国家都相互依赖。
(…)欧洲是一个由几个省份组成的国家。”相互依存看似是大国“平衡”的保障,却是霸权形成的障碍。 “卢梭、孟德斯鸠和康德,”皮内利评论道,“在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署一个世纪之后,欧洲正在构建一个国家间共存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记忆、文化和利益的交织使得单一的话语得以形成,而这种话语的表达也同样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 (第 20 页)。如果说十九世纪初孔斯坦、斯图尔特·密尔那样的人,那么托克维尔则以令人难忘的篇章谴责了千篇一律和政治墨守成规的危险,相反,他希望将欧洲的多元性和多面性视为解药,并提出了其他“差异”概念(这将带来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等沉重的包袱)。二十世纪,随着战争灾难和极权主义的出现,建立“共同”欧洲意味着能够想象重建某种思想的新基础。